联系电话: 18938067275|0755-23087581邮箱:frank@carbonwork.com.cn
当前位置: 主页 > 碳资讯 > 常见问题

锂电池碳足迹标识认证步骤

发布时间:2024-10-15 20:04   浏览次数:次   作者:碳为科技

深圳市是全国最先出台关于碳足迹标识认证相关政策的城市,且上线了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管理服务。

近两年,上海和浙江也紧随其后,布局碳足迹相关工作。


上海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旨在推进上海市重点领域和成熟行业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和碳效评价试点,并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碳管理政策,加快构建碳足迹标准体系,并选择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纺织品等重点行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其中,慈溪市早在2022年的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就已提到,对首次取得有资质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碳足迹认证证书的企业给予补助。



我们能够窥见这两年关于碳足迹认证、碳足迹标识认证等工作的紧迫性。


从国际视野出发,自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来,各大国际企业相继建立多种低碳认证制度及标签(碳标识)。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19类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和评价产品超过2500种。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需建立自己的准则,加快推进碳足迹核算体系、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从国家“双碳”目标出发,一是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碳足迹标识认证要求企业对生产和供应链中的碳排放进行全面审计和评估。企业在生产流程中要积极减排,推动技术创新,如能源效率提升、材料优化和清洁能源的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碳足迹认证,整个产业链都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助推国内产业的绿色转型。二是碳足迹标识认证可以让更多的民众选择更绿色、环保的产品使用,自下而上的进行减碳,促进低碳消费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可以预见,碳足迹标识认证是产品进入市场、盘活市场、留住市场的绿色“金牌”。



锂电池作为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的重点对象之一,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可分为六大板块。



一、确定锂电池的产品类型、系统边界和核算单位


  • 确定锂电池的产品类型

即包括该锂电池的产品名称、系列、 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类型由于其原材料种类和所占比例以及生产过程能源消耗不同,需作为不同产品类型进行申请。


  • 确定锂电池的系统边界

根据核算目的不同,系统边界可以是从摇篮到大门摇篮到坟墓,涵盖以下的关键阶段:


1.原材料获取

这一阶段包括锂、镍、钴、石墨等关键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涉及的碳排放来自于矿物开采、化学加工、运输和材料提炼等环节。例如,开采锂矿的能耗、运输中的碳排放、材料的初步加工(电解、提炼)等。


2.电池生产制造

包括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如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的制造,以及电池单体的组装。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电力消耗,设备运行的能耗和碳排放,制造过程中的化学品处理等都在核算边界内。


3.产品运输与物流

从原材料运输到成品锂电池的分销和交付环节。这涉及不同交通方式(公路、铁路、海运或空运)的碳排放。例如,锂电池从制造工厂到汽车厂商或终端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


4.使用阶段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从摇篮到坟墓的核算边界),还会包括锂电池的使用阶段。在这个阶段,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可能涉及电力消耗,尤其是如果电力来源于高碳排放的能源,碳足迹会增加。例如,电动车锂电池的生命周期能量效率,电网的碳排放系数,以及电池的寿命对整体碳足迹的影响。


5.电池回收与再利用

这一阶段涵盖废旧电池的回收、拆解、再利用或处理。包括电池中材料的回收利用过程、处理不合格废料的排放,及其与新材料生产相比的减排效益。回收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化学处理的碳排放,以及回收材料重新进入供应链的碳减排效益。


6.废弃处理

如果电池无法再循环使用,它们可能进入废物处理系统,包括焚烧、填埋或其他处置方式。这一过程中的碳排放或温室气体排放也会被纳入核算。例如,填埋或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常见锂电池碳足迹核算的系统边界:

  • 摇篮到大门(Cradle-to-Gate

这个系统边界通常覆盖从原材料开采到电池制造结束为止。这种评估通常用于制造商想评估其生产环节的碳足迹。


  • 摇篮到使用(Cradle-to-Use

除了制造过程,还包括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特别是在电动车或储能设备中的使用。


  • 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

这是最全面的系统边界,涵盖从材料开采、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通常用于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全面评估。


  • 确定锂电池的核算单位

锂电池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单位通常是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 CO₂e),并且核算会基于电池的能量或质量。具体核算单位常见形式有两种:


1.每千瓦时的碳足迹(kg CO₂e/kWh)。这是最常见的碳足迹核算方式之一,特别适用于评估电池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强度。该单位表示生产或使用每千瓦时电池能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2.每千克的碳足迹(kg CO₂e/kg)。该单位表示生产每千克锂电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适用于从材料获取到制造过程中的生命周期评估,尤其用于分析电池的制造阶段和回收阶段的碳排放。



二、收集数据


产品碳足迹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角度考虑,从锂电池的原材料、运输、生产加工、使用、电池回收再利用或废弃阶段。产品碳足迹核算应收集的数据包括原辅材料消耗、原材料到厂运输距离、生产过程能耗、产品使用阶段能耗、产品最终处置阶段(回收、废弃或焚烧)过程的能耗等数据。



三、建立模型并采用数据库核算产品碳足迹


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后,在数据库中建立锂电池的碳足迹核算模型,录入收集来的数据,由系统计算出产品的最终锂电池的碳足迹结果。



四、编制锂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


系统核算完成后,从系统导出碳足迹核算结果,由认证审核小组编制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



五、颁发碳足迹认证证书


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编制完成后,开展报告复核和认证决定,最后出具正式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并颁发碳足迹认证证书。


六、申请碳足迹标识认证


在完成碳足迹认证的基础上,申请并获得相关标识。标识的设计和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信息透明和真实。通过图形或文字的形式在锂电池的包装或宣传材料上展示,便于下游企业采购时理解和参考。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服务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18938067275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